【袁青的品味散步學】2016/6月號-袁青/時尚的共享經濟

其實這種透過交流,資源再利用的商業模式,時尚圈早就有先例。最早,坊間婚紗公司的禮服租借,新人和伴娘、伴郎按禮服新舊和做工精緻程度,付擔不等租金,省下一筆只穿一次但卻所費不貲的婚紗治裝費,在台灣婚紗界,行之有年,可以說是最早的「共享」經驗。而生意頭腦動得快的,隨之而起的是孕婦裝「出租」,讓一些準媽媽用分擔方式,在懷孕期間不必花錢買斷大肚裝,其實都是共享經濟的原型。最近,台北東區出現針對喜嘗新但消費力有限的年輕族群推出「年租」眼鏡框的生意,雖然和共享有點兒出入,但是,分攤消費的概念下,也是一種活化資源、客製化的新經濟形態。

拜網路科技之賜,串連起新世代的新服務。三步五時的U-Bike提供市民共乘,和出租車Uber,不論圖方便或省錢,現在大家都在肖想「共享」。從生活便利性出發的,如倒垃圾、遛寵物、派送餐點、代繳款等因為共享創造無限商機。但是,更值得觀察的是,時尚精品圈從出租「共享」到二手市場的「分享」,在不景氣的刺激下,更突顯潛在的時代經濟價值。

二手精品的經歷和經驗正好填補了「分享化」的消費態度。潮流指向「復古」成為二十一世紀時尚創意的萬靈丹,也帶動了二手市場。根據一項市調,有百分之六十九的人希望和別人分享重要時刻;換句話說,移情往日美好時光,或許是對抗經濟蕭條、政局紊亂、生命無常的一種安慰。

我腦袋裡忽然浮現遊走世界各地跳蚤市場的畫面;寫字檯上穿著軍服的玩偶是在倫敦二手市集,10鎊買來的回憶、愛丁堡車庫市集尋寶來的瓶瓶罐罐、巴黎跳蚤市場的骨董別針、周日聚集在足球場外的波蘭舊貨攤、紐約蘇活區、瀰漫著特殊氣氛,無奇不有的曼谷市集,在在提醒,二手貨「物盡其用」的分享價值,二手包、蕾絲骨董衣,散發著懷舊氣息的珠寶,不再只是趕時髦、撿便宜;如果「共享」創造了世代的商機;面對經濟蕭條,減少資源過度開發和浪費,不如買少、買好,還有機會可以二手傳世,「共享經濟」成了時尚圈正夯的新奢華,一點兒也不為過。